文化園地

俄烏沖突下的消費預(yù)期
作者:王向坤
近日,俄烏沖突忽然爆發(fā),新聞中充斥著大量報道,人們關(guān)注之余,另一個小道消息不脛而走,近期,油價將會上漲。國與國之間的沖突,老百姓是干預(yù)不了,但是,油價上漲卻是一件很不得已的事情,這個,我們可以趁油價上漲之前給汽車加滿油。能省多少呢?十塊錢?如果自己的車里還剩不少油,那就沒必要去加了。
油價上漲,將會大概率抑制人們開車的欲望,在這個自駕占據(jù)出行比重越來越大的情形下,汽車決定著人們的出行半徑和活動范圍,開車少了,出行自然就少了,那某些消費自然就降下來了。這個是沒辦法的事情,原來一百塊錢能開多遠,現(xiàn)在又能開多遠,這個是很清楚的,權(quán)衡之下,人們的選擇會更加傾向于汽車之外的交通工具。
說起這個來,對于那些本就喜歡步行、騎行的人們來說,就會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和習(xí)慣,走的時間,騎行的時間更多了。車輛蒙塵,靜靜的趴著,再退一步,如果沒有固定停車位,就更不想讓它動了,一個多么合適的理由。開車少了,很自然的,就不想那么勤快的洗車了。
另一個減少開車的理由就是,停車不方便。其實,隨著城市治理,越來越多的公共停車位多了起來,按理說,車位更多了,停車應(yīng)當(dāng)更方便了,但是,它收費,這一下子降低了人們停車的欲望。一般情況下,停車半個小時、四十分鐘的時候少,這個免費時段很容易超過,那就得掏錢,人們還很不習(xí)慣。造成一個現(xiàn)象就是,馬路兩邊的非機動車道上是空曠的停車位,車都跑到哪兒去了?不用說,大部分都在自家樓下歇著沒開出來,或者說把車子開到更隱蔽的角落,有時實在沒辦法,停的就很不舒服。
套一句時髦的說法,如果收費繼續(xù)下去,不介意讓車在家再多趴一會兒。
當(dāng)然了,喜歡開還是喜歡開,并不絕對,但是,成本會改變?nèi)藗兊牧?xí)慣,不自覺的就變了。
按說,這個事兒跟俄烏沖突沒什么直接關(guān)系,但是,沖突來了,加劇了油價上漲的預(yù)期,那就得聯(lián)系在一塊兒,一起說,當(dāng)然,也能吸引人們的眼球,不過,它確實有關(guān)系。
剛出正月,人們告別了寒冷,迎來了春天的溫暖,“二月二,龍?zhí)ь^”,民間講究很多,不過以前很多大的廟會都沒有了。一則是,城市提升,這樣的廟會不太適宜了;二則是,疫情防控需要,民間的很多廟會取消了。在不鼓勵聚集的情況下,人們工作,生活,而生活中少了一些走動,少了一些消費。
對于通貨膨脹,老百姓不太懂或者不太愿意說這些較專業(yè)的詞兒,但是,物價上漲,這個就很直接,很敏感。就像前面說過的油價上漲,人們能囤點兒油的地方也就是車的油箱了,哪能有多少?可是,稍微有點兒地兒,還是要提前加上。一箱油又能堅持多久呢?到了不還得加嗎?不過,咱可以省,盡量省著點兒開,盡量拖得時間長一點,沒準(zhǔn)兒,能堅持到油價下跌呢?開個玩笑。
如果物價上漲,什么東西能在上漲之前多買一點兒呢?其實也沒有什么。買多了,用不了,吃不了,就不新鮮了。就像現(xiàn)在的豬肉,估計會有人在降價的時候買了不少,可是一直這樣,就感覺到?jīng)]有那個必要了。
這又涉及另外一個問題——物價下降,在整體物價上漲的過程中,有下降的嗎?有,比如豬肉,也許是暫時的,但現(xiàn)在是下降的。為了維護市場,會鼓勵消費,對于這個,人們具備消費的基礎(chǔ)和前提,只是,這樣的情形不多。面對漲價,人們的不確定性增強,這樣的感覺促使人們減少消費,多做觀望。
沒事兒干嗎?多了解了解俄烏沖突,多了解了解世界形勢,也許就像即將到來的春暖花開一樣,很快就和平了呢?
油價上漲,將會大概率抑制人們開車的欲望,在這個自駕占據(jù)出行比重越來越大的情形下,汽車決定著人們的出行半徑和活動范圍,開車少了,出行自然就少了,那某些消費自然就降下來了。這個是沒辦法的事情,原來一百塊錢能開多遠,現(xiàn)在又能開多遠,這個是很清楚的,權(quán)衡之下,人們的選擇會更加傾向于汽車之外的交通工具。
說起這個來,對于那些本就喜歡步行、騎行的人們來說,就會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和習(xí)慣,走的時間,騎行的時間更多了。車輛蒙塵,靜靜的趴著,再退一步,如果沒有固定停車位,就更不想讓它動了,一個多么合適的理由。開車少了,很自然的,就不想那么勤快的洗車了。
另一個減少開車的理由就是,停車不方便。其實,隨著城市治理,越來越多的公共停車位多了起來,按理說,車位更多了,停車應(yīng)當(dāng)更方便了,但是,它收費,這一下子降低了人們停車的欲望。一般情況下,停車半個小時、四十分鐘的時候少,這個免費時段很容易超過,那就得掏錢,人們還很不習(xí)慣。造成一個現(xiàn)象就是,馬路兩邊的非機動車道上是空曠的停車位,車都跑到哪兒去了?不用說,大部分都在自家樓下歇著沒開出來,或者說把車子開到更隱蔽的角落,有時實在沒辦法,停的就很不舒服。
套一句時髦的說法,如果收費繼續(xù)下去,不介意讓車在家再多趴一會兒。
當(dāng)然了,喜歡開還是喜歡開,并不絕對,但是,成本會改變?nèi)藗兊牧?xí)慣,不自覺的就變了。
按說,這個事兒跟俄烏沖突沒什么直接關(guān)系,但是,沖突來了,加劇了油價上漲的預(yù)期,那就得聯(lián)系在一塊兒,一起說,當(dāng)然,也能吸引人們的眼球,不過,它確實有關(guān)系。
剛出正月,人們告別了寒冷,迎來了春天的溫暖,“二月二,龍?zhí)ь^”,民間講究很多,不過以前很多大的廟會都沒有了。一則是,城市提升,這樣的廟會不太適宜了;二則是,疫情防控需要,民間的很多廟會取消了。在不鼓勵聚集的情況下,人們工作,生活,而生活中少了一些走動,少了一些消費。
對于通貨膨脹,老百姓不太懂或者不太愿意說這些較專業(yè)的詞兒,但是,物價上漲,這個就很直接,很敏感。就像前面說過的油價上漲,人們能囤點兒油的地方也就是車的油箱了,哪能有多少?可是,稍微有點兒地兒,還是要提前加上。一箱油又能堅持多久呢?到了不還得加嗎?不過,咱可以省,盡量省著點兒開,盡量拖得時間長一點,沒準(zhǔn)兒,能堅持到油價下跌呢?開個玩笑。
如果物價上漲,什么東西能在上漲之前多買一點兒呢?其實也沒有什么。買多了,用不了,吃不了,就不新鮮了。就像現(xiàn)在的豬肉,估計會有人在降價的時候買了不少,可是一直這樣,就感覺到?jīng)]有那個必要了。
這又涉及另外一個問題——物價下降,在整體物價上漲的過程中,有下降的嗎?有,比如豬肉,也許是暫時的,但現(xiàn)在是下降的。為了維護市場,會鼓勵消費,對于這個,人們具備消費的基礎(chǔ)和前提,只是,這樣的情形不多。面對漲價,人們的不確定性增強,這樣的感覺促使人們減少消費,多做觀望。
沒事兒干嗎?多了解了解俄烏沖突,多了解了解世界形勢,也許就像即將到來的春暖花開一樣,很快就和平了呢?
掃碼閱讀微信版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