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園地

文化分享|走近大沙河
作者:王向坤
作為一個來自農(nóng)村老家的人來說,有著很重的鄉(xiāng)土觀念,如今,互聯(lián)網(wǎng)發(fā)達,很多事情通過網(wǎng)上很快就能知道,而無需特別打聽。上個周末,回了趟老家,回之前已經(jīng)聽說,老家的大沙河正在放水,作為一個自小就在河邊長大的人來說,回去就想去看看。
中國的河流就像中國的村莊,很多,多到很容易重名,這里有沙河,別處也有沙河,曲陽、唐縣交界有唐河,河南也有唐河,即便是大沙河,全國也有多條。雖然名字容易相同,但是歷史、起源卻不一樣,各地風(fēng)俗差別也很大。我的家鄉(xiāng)是曲陽縣,大沙河穿境而過,老家就在大沙河?xùn)|岸,在我們那里分為河?xùn)|邊和河西邊,站在我們這邊的角度,說河?xùn)|的時候很少,少到幾乎沒有這個概念,而說河西邊的時候很多,經(jīng)常說的話就是“河西里里”,雖然河兩邊的兩個鄉(xiāng)——產(chǎn)德和溝里早就合并為一個鄉(xiāng)——產(chǎn)德鄉(xiāng),但是兩邊的口音相差卻很大??谝舻牟顒e集中的語調(diào)變化的不同,以及兒化、長音等很多方面,但是,又有很多共同的基礎(chǔ),比如,漢字里的“德”字,只有一個發(fā)音,讀作dé,這誰都知道,但是,外邊人不知道的是,在我們那里,用作村名,它就變成了déi,這樣的情況在別處也是大量存在,這很容易區(qū)分出你是本地人還是外鄉(xiāng)人,以至于我不得不跟家屬和小孩兒經(jīng)常強調(diào)這個發(fā)音,避免被認為不是這里的人。入鄉(xiāng)隨俗,很多時候要從發(fā)音的改變開始,否則,大家都會覺得別扭。當(dāng)你在外地用普通話打聽當(dāng)?shù)氐牡孛?、人名時,人家就知道你是外邊來的,并且,不得不用普通話發(fā)音來與你溝通,有時,甚至一時反應(yīng)不過來,這到底是說的哪里、什么人。
一說到家鄉(xiāng),話就多,我們還是說與大沙河有關(guān)的事。
小時候的大沙河,一派水鄉(xiāng)特色,河水不大,但常年不斷,河?xùn)|岸是一片平坦的灘涂地,有一條發(fā)源自東北方向不遠處山地的小河補充水源,長有蘆葦和水稻,夏天的時候,各種鳥蟲鳴叫不斷,葦喳啦、樹喳啦、野鴨子很多。這片灘涂地,曾經(jīng)也是崗地,據(jù)老人們說,1963年發(fā)大水,硬生生把河岸沖刷到距離村邊不遠的地方,很多地方現(xiàn)在還是一丈多高的土岸,河水縮小后,這里到水邊還有一里多地的距離,以至于大沙河河床特別寬闊,寬處有7、8里地這么遠,而河水卻只有幾十米。這片灘涂,我們叫它小灘,與之對應(yīng)的就是河對岸的大灘,中間的河水也不都是水,生長著很多夾灘,這里就是我們經(jīng)常玩水的地方。
大沙河的水在平時很淺,很多地方就是到膝蓋,我們那里叫“不老蓋兒”,到了保定,當(dāng)聽到“格拉伴兒”,還反應(yīng)不過來,后來才知道,那同樣是膝蓋。大沙河,顧名思義,就是沙子,細沙、粗沙、卵石等能分出層來,不用說,其上的河水非常清澈。夏天泡在水里,腳下的細沙不斷地被沖走,那種感覺很舒服;腳踩在岸邊的沙子上,很燙,燙到要瓦楞著腳心走才行,就像光腳踩到蒺藜上,腳心不自覺的就要變輕。多少年來,這里的沙子無人問津,據(jù)說是里面的云母——一種亮晶晶能反光的小片片,含量較多,沙質(zhì)不好,只有我們當(dāng)?shù)厝松w房拉走一些,河灘一直很穩(wěn)定,后來不行了,挖沙都上了中央臺。在我們的心里,那里依然是一片純凈的沙灘,用我們當(dāng)?shù)氐脑捳f,叫“呱兒呱兒”的沙子,不含雜質(zhì)。
一向溫和的大沙河,因為上游的王快水庫,一直也很穩(wěn)定,直到1988年王快水庫泄洪,河道徹底改變,再加上挖沙,河不好看了。即便如此,平時沒事兒,過年過節(jié)回老家,還是愿意到河灘里走一走,撿點石頭什么的,等等。水里的石頭,隨著水波流動,很是好看,白的,圓的,各種紋理、色彩,不過到底還是普通的鵝卵石。而相隔不遠的唐河里,唐河彩石是很有名的,這沒辦法。
村子以前很小,小到只有三條街,中間一條大街,東南一條小街,北邊一條后街,這是多少年來的叫法兒。去往河灘里走的就是大街,失去了東北方向小河溝的水源,蘆葦已經(jīng)消失,小灘變成了旱田,景色變得單調(diào),幾乎無人留戀,人們前行的目標都是奔著西邊的河水而去。
這次回去,直接就到了河邊,就是水邊,本來是一條油漆路,可以直通河西,現(xiàn)在因為水庫放水沖斷了橋梁東側(cè)一段路面,斷交了。這放在以前,本不是稀罕事兒,因為河水的不確定性,一直都是臨時搭建的季節(jié)性草木土橋,冬天去收割大灘的葦子、柴火,來年春天就拆掉了,年年如此。在秋后河水變小之后,就地取材,砍伐樹木,夯入河床,作為橋墩,架上木頭,鋪上樹枝、蘆葦、雜草,墊上沙土,一座簡易的土橋就造好了,可以允許頭牯車單向通過,牯發(fā)fú的音,我以前曾寫作“?服”,后來感覺還是頭牯合適,是以前農(nóng)村拉車干活的大型牲畜。
還有的不同就是,現(xiàn)在有人值班了,防止意外落水。
據(jù)說上游水庫以每秒200立方米的水量泄洪,流經(jīng)到我們這里時,還是發(fā)出了轟鳴般的水聲,顏色有點渾濁,水花、漩渦不停地翻滾,就是沒有人看著,也不會有人下水去試試了。站在岸邊,沙子不時地被沖刷、掉落、帶走,沿著岸邊走了走,水量似乎略微變小,岸邊低洼處,曾經(jīng)進過水的地方,正在變得干涸。
每次都是這么走一走,大沙河變得既熟悉又陌生。
還有個新鮮事兒,需要說一說。
前邊忘了介紹,北邊的一條大壩,就是1963年發(fā)大水以后,為了保護小灘,沿著村里后街往西的方向,修了一條與村子高度平齊的土壩,我們稱之為大壩,大壩西頭,就是現(xiàn)在的水邊。這里也是以前經(jīng)常光顧的地方,那時因為南北兩側(cè)的葦子地和大壩上的高大樹木烘托,有點氣派,現(xiàn)在不行了。
由于地勢高,就想過去,往遠處看看。等到了上邊,感覺好像長時間無人的跡象,這是能看出來的,下過雨的地面,沒有腳印。多年的改造和疏于到來,已經(jīng)不是原來的印象,正想著急匆匆往邊上走,立即聽到了“吱吱”的報警聲,哦,原來沒太在意的一座太陽能燈桿,竟然是報警裝置,細看,有攝像頭,為了安全,這明顯的是不想讓人們靠前,只能作罷??赡芤彩沁@個原因,人們感覺不舒服,或者說很煩,都不愿意到這里來了。這個報警裝置可能已經(jīng)存在一段時間了,只是常年不過來,看不到而覺得新奇。
社會在發(fā)展,大沙河也在改變,也在慢慢變成歷史,變成回憶,揮之不去。
中國的河流就像中國的村莊,很多,多到很容易重名,這里有沙河,別處也有沙河,曲陽、唐縣交界有唐河,河南也有唐河,即便是大沙河,全國也有多條。雖然名字容易相同,但是歷史、起源卻不一樣,各地風(fēng)俗差別也很大。我的家鄉(xiāng)是曲陽縣,大沙河穿境而過,老家就在大沙河?xùn)|岸,在我們那里分為河?xùn)|邊和河西邊,站在我們這邊的角度,說河?xùn)|的時候很少,少到幾乎沒有這個概念,而說河西邊的時候很多,經(jīng)常說的話就是“河西里里”,雖然河兩邊的兩個鄉(xiāng)——產(chǎn)德和溝里早就合并為一個鄉(xiāng)——產(chǎn)德鄉(xiāng),但是兩邊的口音相差卻很大??谝舻牟顒e集中的語調(diào)變化的不同,以及兒化、長音等很多方面,但是,又有很多共同的基礎(chǔ),比如,漢字里的“德”字,只有一個發(fā)音,讀作dé,這誰都知道,但是,外邊人不知道的是,在我們那里,用作村名,它就變成了déi,這樣的情況在別處也是大量存在,這很容易區(qū)分出你是本地人還是外鄉(xiāng)人,以至于我不得不跟家屬和小孩兒經(jīng)常強調(diào)這個發(fā)音,避免被認為不是這里的人。入鄉(xiāng)隨俗,很多時候要從發(fā)音的改變開始,否則,大家都會覺得別扭。當(dāng)你在外地用普通話打聽當(dāng)?shù)氐牡孛?、人名時,人家就知道你是外邊來的,并且,不得不用普通話發(fā)音來與你溝通,有時,甚至一時反應(yīng)不過來,這到底是說的哪里、什么人。
一說到家鄉(xiāng),話就多,我們還是說與大沙河有關(guān)的事。
小時候的大沙河,一派水鄉(xiāng)特色,河水不大,但常年不斷,河?xùn)|岸是一片平坦的灘涂地,有一條發(fā)源自東北方向不遠處山地的小河補充水源,長有蘆葦和水稻,夏天的時候,各種鳥蟲鳴叫不斷,葦喳啦、樹喳啦、野鴨子很多。這片灘涂地,曾經(jīng)也是崗地,據(jù)老人們說,1963年發(fā)大水,硬生生把河岸沖刷到距離村邊不遠的地方,很多地方現(xiàn)在還是一丈多高的土岸,河水縮小后,這里到水邊還有一里多地的距離,以至于大沙河河床特別寬闊,寬處有7、8里地這么遠,而河水卻只有幾十米。這片灘涂,我們叫它小灘,與之對應(yīng)的就是河對岸的大灘,中間的河水也不都是水,生長著很多夾灘,這里就是我們經(jīng)常玩水的地方。
大沙河的水在平時很淺,很多地方就是到膝蓋,我們那里叫“不老蓋兒”,到了保定,當(dāng)聽到“格拉伴兒”,還反應(yīng)不過來,后來才知道,那同樣是膝蓋。大沙河,顧名思義,就是沙子,細沙、粗沙、卵石等能分出層來,不用說,其上的河水非常清澈。夏天泡在水里,腳下的細沙不斷地被沖走,那種感覺很舒服;腳踩在岸邊的沙子上,很燙,燙到要瓦楞著腳心走才行,就像光腳踩到蒺藜上,腳心不自覺的就要變輕。多少年來,這里的沙子無人問津,據(jù)說是里面的云母——一種亮晶晶能反光的小片片,含量較多,沙質(zhì)不好,只有我們當(dāng)?shù)厝松w房拉走一些,河灘一直很穩(wěn)定,后來不行了,挖沙都上了中央臺。在我們的心里,那里依然是一片純凈的沙灘,用我們當(dāng)?shù)氐脑捳f,叫“呱兒呱兒”的沙子,不含雜質(zhì)。
一向溫和的大沙河,因為上游的王快水庫,一直也很穩(wěn)定,直到1988年王快水庫泄洪,河道徹底改變,再加上挖沙,河不好看了。即便如此,平時沒事兒,過年過節(jié)回老家,還是愿意到河灘里走一走,撿點石頭什么的,等等。水里的石頭,隨著水波流動,很是好看,白的,圓的,各種紋理、色彩,不過到底還是普通的鵝卵石。而相隔不遠的唐河里,唐河彩石是很有名的,這沒辦法。
村子以前很小,小到只有三條街,中間一條大街,東南一條小街,北邊一條后街,這是多少年來的叫法兒。去往河灘里走的就是大街,失去了東北方向小河溝的水源,蘆葦已經(jīng)消失,小灘變成了旱田,景色變得單調(diào),幾乎無人留戀,人們前行的目標都是奔著西邊的河水而去。
這次回去,直接就到了河邊,就是水邊,本來是一條油漆路,可以直通河西,現(xiàn)在因為水庫放水沖斷了橋梁東側(cè)一段路面,斷交了。這放在以前,本不是稀罕事兒,因為河水的不確定性,一直都是臨時搭建的季節(jié)性草木土橋,冬天去收割大灘的葦子、柴火,來年春天就拆掉了,年年如此。在秋后河水變小之后,就地取材,砍伐樹木,夯入河床,作為橋墩,架上木頭,鋪上樹枝、蘆葦、雜草,墊上沙土,一座簡易的土橋就造好了,可以允許頭牯車單向通過,牯發(fā)fú的音,我以前曾寫作“?服”,后來感覺還是頭牯合適,是以前農(nóng)村拉車干活的大型牲畜。
還有的不同就是,現(xiàn)在有人值班了,防止意外落水。
據(jù)說上游水庫以每秒200立方米的水量泄洪,流經(jīng)到我們這里時,還是發(fā)出了轟鳴般的水聲,顏色有點渾濁,水花、漩渦不停地翻滾,就是沒有人看著,也不會有人下水去試試了。站在岸邊,沙子不時地被沖刷、掉落、帶走,沿著岸邊走了走,水量似乎略微變小,岸邊低洼處,曾經(jīng)進過水的地方,正在變得干涸。
每次都是這么走一走,大沙河變得既熟悉又陌生。
還有個新鮮事兒,需要說一說。
前邊忘了介紹,北邊的一條大壩,就是1963年發(fā)大水以后,為了保護小灘,沿著村里后街往西的方向,修了一條與村子高度平齊的土壩,我們稱之為大壩,大壩西頭,就是現(xiàn)在的水邊。這里也是以前經(jīng)常光顧的地方,那時因為南北兩側(cè)的葦子地和大壩上的高大樹木烘托,有點氣派,現(xiàn)在不行了。
由于地勢高,就想過去,往遠處看看。等到了上邊,感覺好像長時間無人的跡象,這是能看出來的,下過雨的地面,沒有腳印。多年的改造和疏于到來,已經(jīng)不是原來的印象,正想著急匆匆往邊上走,立即聽到了“吱吱”的報警聲,哦,原來沒太在意的一座太陽能燈桿,竟然是報警裝置,細看,有攝像頭,為了安全,這明顯的是不想讓人們靠前,只能作罷??赡芤彩沁@個原因,人們感覺不舒服,或者說很煩,都不愿意到這里來了。這個報警裝置可能已經(jīng)存在一段時間了,只是常年不過來,看不到而覺得新奇。
社會在發(fā)展,大沙河也在改變,也在慢慢變成歷史,變成回憶,揮之不去。




掃碼閱讀微信版

- 上一篇:員工之聲|金迪的氛圍
- 下一篇:員工之聲|用我們的腳步丈量魅力鹿城